目標
確保消防設施100%完好有效,符合《消防法》《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》等法規要求。
通過日常維護、專業檢測、應急演練,構建“預防為主、防消結合”的校園消防安全體系。
核心原則
全員參與:明確校長為消防安全責任人,設立消防安全管理委員會,各部門負責人分級管理。
專業保障:委托具備資質的消防維保單位,結合校內自查,形成“雙保險”機制。
重點管控:針對實驗室、宿舍、食堂等高風險區域,實施差異化管理措施。
日常檢查
頻次:每月由專人檢查消防栓、滅火器、應急照明等設施,記錄設備狀態。
內容:檢查消防栓水壓、滅火器壓力表、疏散指示標志亮度,清理設備周圍雜物。
整改:發現隱患立即上報,24小時內完成維修,并記錄整改情況。
年度專業維保
范圍:火災自動報警系統、自動噴水滅火系統、消火栓系統等全面檢測。
要求:委托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出具檢測報告,對老化設備及時更換。
示例:如天津大學2025年滅火器維保項目,中標金額約23.65萬至51.61萬元。
臺賬與檔案管理
建立消防設施電子臺賬,記錄設備型號、安裝位置、維護記錄。
檔案保存周期不少于5年,供監管部門檢查。
區域 | 風險點 | 管控措施 |
---|---|---|
實驗室 | 易燃易爆化學品、電器設備 | 實行雙人雙鎖管理,配備滅火毯、沙箱;實驗前檢查線路,禁止違規操作。 |
學生宿舍 | 大功率電器、私拉電線 | 禁用電磁爐、電熱毯,每周檢查插座過載情況;安裝限電裝置,違規用電自動斷電。 |
食堂 | 燃氣管道、油煙管道 | 每日檢查燃氣泄漏報警裝置,每季度清洗油煙管道,避免油垢積聚引發火災。 |
圖書館 | 密集書架、電氣線路 | 防火分區符合標準,配備煙感探測器;禁止攜帶易燃物品入內,下班后切斷非必要電源。 |
預案制定
針對不同火災場景(如實驗室火災、宿舍火災)制定專項預案,明確疏散路線、集合點、通訊方式。
預案每年修訂一次,結合校園改造、法規變化動態調整。
演練與培訓
頻次:每學期至少1次全員演練,新生入學后1個月內完成首次培訓。
內容:模擬火情報警、初期火災撲救、疏散逃生,使用煙霧彈增強真實感。
考核:演練后評估師生響應速度(如從報警到集合不超過3分鐘),對不合格人員補訓。
物聯網監控
安裝智能煙感、電氣火災監測系統,實時傳輸數據至消防控制室。
示例:某高校通過物聯網平臺,將火災報警響應時間縮短至30秒內。
數字化臺賬
使用消防設施管理APP,掃碼查詢設備信息、維護記錄,自動提醒維保周期。
內部監督
消防安全管理委員會每季度抽查維保記錄,對整改不到位的部門通報批評。
建立師生消防安全舉報平臺,對有效線索獎勵50-200元。
外部監管
配合消防部門年度檢查,對責令整改項限期完成并反饋。
參與教育系統消防安全評比,學習先進經驗。
本方案通過“制度+技術+演練”三維保障,構建校園消防安全閉環。建議學校每年安排專項預算,將消防維保納入績效考核,確保措施落地。通過持續優化,力爭實現“零火災、零傷亡”目標,為師生營造安全的學習生活環境。
電話:13366405483
電話:010-69552656